各相关高等院校: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创新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环境生态学科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组织举办浙江省第一届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目的
浙江省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是依托资源、环境科学及生态学相关知识基础,倡导生态文明理念,让学生了解环境生态科学的发展,寻求解决环境生态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措施,通过科技竞赛,引导大学生关注热点环境与生态问题,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态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培养后备力量。
二、竞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浙江省土壤肥料学会、浙江省生态学会
承办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大赛成立相关竞赛委员会,有竞赛指导委员会、竞赛仲裁委员会、各届竞赛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负责相应的工作。
竞赛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竞赛章程、方案,设计评审标准,组织评审工作和认定评审结果。
主 任:姜培坤(浙江农林大学)
副主任:林咸永(浙江大学)、吕镇梅(浙江大学)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侃(宁波大学)、方程冉(浙江科技学院)、刘鹏(浙江师范大学)、孙立夫(绍兴文理学院)、沈东升(浙江工商大学)、张杭君(杭州师范大学)、吴卫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陈英(浙江海洋大学)、郑荣泉(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金漫彤(浙江工业大学)、周化斌(温州大学)、徐秋芳(浙江农林大学)、夏凤毅(中国计量大学)、程华(浙江理工大学)、鲁海峰(湖州师范学院)
竞赛仲裁委员会:负责有争议事项进行仲裁。
主 任:倪吾钟(浙江大学)
副主任:蔡细平(浙江农林大学)、柳丹(浙江农林大学)
委 员:由各参赛学校推荐产生
竞赛秘书处:秘书处设在浙江农林大学。本届竞赛秘书处由浙江农林大学bet28365和环境与资源学院共同组成,承担竞赛的组织工作、日常事务、专家组会议。
秘书长:徐丽华(浙江农林大学)
秘 书:秦华(浙江农林大学)、宋成芳(浙江农林大学)
第一届竞赛专家委员会:对竞赛组织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本届专家委员会仅对本届竞赛的比赛过程负责。
主 任:姜培坤(浙江农林大学)
副主任:刘鹏(浙江师范大学)、张杭君(杭州师范大学)
委 员:各参赛学校各推荐1名。
三、竞赛主题与内容
1. 竞赛主题
创新生态环保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 竞赛内容
环境生态科技大赛作品分为科技实验作品、科技理念作品和科技实物作品三类。
(1)科技实验作品应围绕环境、生态领域的相关科学问题,开展自主性设计实验或者野外调查工作,获得实验或调查结果,形成作品或撰写论文;
(2)科技理念作品应该是围绕主题的一种创意、理念、产品的虚拟概念设计,也可以论文的形式(须含虚拟概念设计图)提交;
(3)科技实物作品应该是体现大赛主题内涵的发明制造或者计算机软件作品,必须以实物或者软件的形式(须附制作方案)提交。
3. 作品要求
(1)立项报告
包括研究综述和竞赛设计。
研究综述:紧密围绕参赛队竞赛内容,阐述相应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须附上相关的参考文献,字数2000-6000字(参考文献不计算在内),要求内容切题、信息准确、写作规范(参照《环境科学学报》的格式规范;不需要英文摘要;参考文献中的中文文献不需要翻译);
竞赛设计:应包括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实验方案、技术路线、研究进度及预期成果。要求竞赛设计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规范性,主题一旦确定,不可更改。
(2)论文(设计)完成过程及记录
实验(或设计)记录要求尊重事实,认真严肃地在“浙江省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平台”上记载实验(设计)数据和细节,在实验(设计)记录上传之前,需要参赛队确认上传实验(设计)记录的真实性。要求在实验(设计)当天及时上传实验(设计)过程原始记录和实验结果,每天最多只能上传两次,上传总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实验(设计)过程中出现失误或失败的,只要分析清楚,不影响得分。此外,在完成实验(设计)并上传所有实验记录之后,需要上传一个“参加本次竞赛的心得体会”,字数不超过500,上传后不能修改。
特别提醒注意:在所有上传资料中均不能出现参赛队伍信息,包括校名、队名、学生及老师等相关信息,一旦发现网评总分作零分处理。
(3)格式要求
在上述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形成论文(设计),格式参照《环境科学学报》,上交的论文(设计)应包括标题、中文摘要(不需要英文摘要)、正文、图表和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中文文献不要求翻译成英文)。其中,科技实验类作品论文正文应包括实验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与应用前景展望;设计类的论文正文应包括设计制作中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的描述、作品实物或模型的照片、创新特色、预计应用前景等。论文正文(不包括参考文献)部分原则上不超过6页。设计类论文的设计图纸可以附件形式提交。论文(设计)采用word2007及以上版本编排,页面的要求如下:A4,页面不分栏,页边距左右各2 cm,上下各2.5 cm,标准字间距,正文5号宋体,1.5倍行距,摘要及图表标题小5号。不要设置页眉,页码位于页面底部居中。
四、参赛条件及方式
1. 参赛条件
(1)参赛对象:浙江省高等学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大学生,参赛资格须由所在学校bet28365确认。
(2)参赛名额:各本科院校、独立学院、高职高专参赛队伍数量不限,每支参赛队4-5名队员。
(3)指导老师:必须是参赛队所在学校的正式在编教师,每队可聘1-2名指导老师。
(4)领队:各校领队1人,负责竞赛活动各项事宜。
2. 参赛方式
初赛:各高校应按大赛主题和内容的要求积极组织选手准备作品参赛,按时完成作品(论文、设计等),并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向大赛组委会提交作品。所有作品经过初赛网评,遴选出参加决赛的作品。
决赛:现场答辩,各队对创作过程和结果进行现场答辩,要求参赛队员陈述15分钟,专家提问10分钟。最终竞赛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络评选成绩占总分的70%,现场答辩占总分的30%。
五、大赛日程安排
1. 报名阶段
2017年11月15日开始网络报名,12月31日报名截止。
2. 实施阶段
从报名之日起,至2018年5月31日,各参赛队按要求在网上先递交研究综述和竞赛设计各1份,然后才能上传实验(设计)记录。请注意,只有在实验(设计)方案和综述均完成上传,才能在网上递交实验(设计)记录。实验(设计)记录要求当天及时上传(野外采样等可以相应延迟)。最后完成论文(设计)并递交。
3. 专家网评阶段
2018年6月1日—20日专家分组进行网评,主要评价内容:研究综述、竞赛设计、实验(设计)过程及记录、论文(设计)。网评结束后立即公布网评结果,确定参加决赛的名单,并通知各参赛队。
4. 现场答辩阶段
2018年6月30日-7月1日于浙江农林大学举行决赛和颁奖仪式。
六、经费
1. 主办方和承办方的项目资助。
2. 社会各界的资助。在征得组委会同意的前提下,本着平等互利、充分保护参赛学生相关权益的基础上,可争取社会赞助。对于赞助单位可视情况给予竞赛冠名权。
3. 参赛费用。大赛不收取任何参费用;决赛队的参赛费用自理。
4. 竞赛经费单列账户,统一管理,接受审计和监督。
七、竞赛网址及秘书处联系方式
竞赛网址:http://www.zjceesti.com
竞赛联系人:
秦华
电话:0571-61102657 传真:0571-63740889
邮箱:qinhua@zafu.edu.cn
宋成芳
电话:0571-58602246 传真:0571-63740889
邮箱:songcf@163.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邮编:311300
浙江省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委员会
浙江省土壤肥料学会 浙江省生态学会 浙江农林大学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