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阵
闽南的“阵头”是闽台地区宫庙节庆活动中
敬献、表演的民俗技艺,
如北方的“社火”。
闽南自古有
“有庙就有阵头,
有阵头就有弄狮弄龙”的说法。
近年来,出现了阵头的表演新形态
——电音三太子
年轻人的墨镜、荧光棒、电音舞曲
和民俗的大仙尪仔巧妙融合,
新颖又有创意。
其实“阵头”一名始自台湾,
它的主要功能是娱乐神明,
由于表演者总走在游神队伍前面,
因此叫阵头。
从服装、头饰、脸谱、演奏乐器等不难看出,
阵头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颇深,
算是傩戏的一种,
而“傩”在《说文解字》里,
释义为驱鬼的慢节奏舞蹈。
开 脸
蜈 蚣 阁
蜈蚣阁是民间阵头表演的一种
也是闽台独特的民间游艺活动,
旧时用于迎神赛会的化装游行,
今为文艺踩街形式之一
广泛流传于厦门、泉州、漳州及台湾、金门地区。
蜈蚣阁是艺阁的一种,
又叫"装阁"、"龙阁"、"凤阁",
清乾隆《泉州府志·风俗》中已有明确记载。
蜈蚣阁以多节阁棚连成,
每节阁棚饰以祥禽瑞兽、奇花异草图形,
上坐装扮戏曲人物之儿童。
东屿村作为“蜈蚣阁”民俗传承的重要村庄,对“蜈蚣阁”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很大贡献,是海沧“蜈蚣阁”的发源地之一。
“蜈蚣阁”巡游是一个极具闽南特色的民俗活动,在闽南和台湾的一些地方都有类似的蜈蚣阁巡游活动。其中要属厦门海沧的蜈蚣阁巡游活动最为出名。每年的正月二十,由海沧东屿村上千人组成的"蜈蚣阁"队伍,踩街行走三小时,到达青礁慈济宫进香祭拜,壮观的场面及极具特色的表演让人赞叹。
“蜈蚣阁”不仅是东屿村民的信仰和对幸福安康的祈求,也是闽南民俗文化的重要保留。因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且最具代表性,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一年四季,只要有民俗活动,
就一定会有游艺队伍这些游艺项目,
为民俗活动的举行营造了更热闹的氛围。
来源:厦门轻工集团
本文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之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或授权事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