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逐渐走向衰败的“半空心村落”,到如今蜕变成中国最美晒秋网红地,并成为婺源最热门的乡村旅游景区。篁岭村是怎样完成如此巨大的蜕变?一起走进篁岭村,探索它的蝶变之路吧!
(一)项目背景
篁岭村,隶属江湾镇栗木坑村委会管辖,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是婺源具有独特风格的徽派古村落之一。篁岭村开发前原本是半空心村,大部分村民已下迁,留守村庄的大多是老人与小孩,闲置房屋无人照管,不少房屋腐烂倒塌。交通不便,缺乏水源,医疗教育等条件不足,使得村民不断外迁。
改造前后
近年来,婺源篁岭古村通过社会资本介入,在保留和维护传统空间肌理与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彻底对古村进行内涵挖掘、文化灌注,将整个村落改造成为古村精品度假酒店。
(二)自然区位
篁岭村受地形限制,村庄房屋建在一个陡坡上,房屋高低错落、呈半环状分布。村内可用地十分稀少,秋冬季节村民生活严重缺水,可谓“地无三尺平”,村民晒晾农作物只能使用竹簟晒在自家屋顶木架上,成就了篁岭村的“晒秋”景观。
(三)篁岭荣誉
“篁岭样本”吸引了国内众多人才团体进行学习研讨。世界旅游名村·村长峰会、国际研讨班、长江商学院EMBA班、清华大学五道口移动课堂、千人百县会议都曾在此落地。
篁岭更是荣获了“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等16项国字号名片,吸引30多位国家部级以上领导密集调研,足以证明“篁岭样本”的智慧与力量。
篁岭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市场三个主体的助力。先由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引导,并大力招商引资,再由企业注入重金打造、修缮,最后形成特色内核的市场运营模式。
(一)政府引导
(1)政策扶持
政府出台用小产权房办证试点和地质灾害村整村搬迁的相关政策,创造性推动村庄整体性转让、整村式搬迁、市场化开发、股份制运营,并出台政策支持县内异地古建筑在该村集中收购保护、开发运营。
(2)招商引资
在出台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当地政府将篁岭整体性开发项目规划包装、向外推介,并于2009年择优引进了有资金实力、有从旅经验、有品牌影响的企业。
(3)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在交通便利的公路旁建设3层新徽派风格安置房68栋,老年、单身公寓24套,搬迁人口320人,还新建小学、供水、供电、排污、硬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彻底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村民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二)社会投入
除了政府扶持引导,篁岭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的助力。篁岭企业立足特色、坚持标准,从景点打造、索道修建、道路修缮、古建收购修复,到地质灾害防护,以及整村搬迁投入等方面,累计投入5亿多元,将篁岭打造成为融“特色地貌、优美生态、民宿民俗、互动体验”为一体的景区,使“篁岭景区”成为婺源高端特色乡村游的窗口,“篁岭模式”也成为引领婺源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标杆。
(三)市场运营
通过数年来的实践探索,篁岭景区形成了一套以“整村开发、生态入股、就业创业、品牌创建”为特色内核的市场运营模式。
数年来,该景区以“篁岭晒秋图”为核心意象打造景区独具特色的主题品牌符号,先后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特色景观名村、江西省首批乡村文化休闲旅游示范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篁岭晒秋美宿等殊荣,游客量突破200万人次,年纳税4000多万元,投资回报开始显现,生态文化效益日趋凸显。
篁岭的文旅业态多元丰富,不仅有晒秋农俗、油菜花海等人文自然景观,也有经过开发打造的天街、夜游等特色商业景点。
(一)篁岭×万亩梯田油菜花海
不同于平原花海,篁岭的千亩梯田油菜花随山就势,重叠有序,蔚为壮观,被称为“上帝的指纹”、“全球十大最美梯田”。
春季的篁岭梯田绝是惊艳,金黄的油菜花蔓延整个山谷梯田,桃花、梨花散布其间,古村、花海、溪涧、山脉相互映衬。
2019年篁岭新建的梯田索道,与原古村索道形成双索道旅游大环线。乘坐索道从山脚徐徐上山,饱览岭脚至山头的连绵梯田花海景观。
(二)篁岭×天街
篁岭古村近五百米的“天街”贯穿整个村落,古巷两旁徽式商铺林立,处处闪烁着民俗风情的亮点,前店后坊构成一幅缩写版流动着的“清明上河图”。
天街是一条集观光、游览、休憩于一体的商业街景区,其业态结构分明,内涵丰富,坚持一店一品原则,传统民俗、工匠技艺、特色美食、休闲生态等业态,琳琅满目,参观+购物给了游客极佳的游览体验。
(三)篁岭×晒秋
篁岭属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篁岭因百年“晒秋”闻名遐迩,在此基础上营造舒适惬意的乡村旅游生活。
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晒秋大妈们会上山挖笋、采蕨菜,洗净蒸熟后放在圆晒匾里晒干,形成独特的春日晒秋民俗景观。
篁岭将原民居改建为民宿,外表仍为明清徽派建筑,而其内的装修都是以五星级标准打造,每间都有创新独特的风格,渔屋系列、晒秋客房、徽州风情等等,将民宿打造成篁岭旅游的又一大亮点,为游客提供与篁岭更深入对话的机会。
(四)篁岭×花溪水街
花溪水街是篁岭的“网红街道”。水街上山泉而下,沿路满是繁花修树,两旁商铺林立,还有雅致的亭台楼阁与小桥流水人家。水雾缭绕中,加上潺潺流水和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组合成一道宛若仙境的景观效果。
(五)篁岭×夜游
2021年4月,篁岭正式上线了“山村奇妙夜”主题活动,主要包括提灯夜游、山村夜市两大体验项目,共同造就了多彩丰富的篁岭夜游景观。
作为夜游主体的“流光森林”,立足于徽州古村和水口文化,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充分融合,灯光艺术与古村夜景的融合,光影色彩的完美运用,打造一体化人景共融式游览体验。其向广大游客展现了篁岭本土民俗文化和自然风貌的源生地吸引力,成为篁岭景区继“晒秋人家”之后的又一闪亮名片。
黄昏的天台餐吧,热闹的天街夜市,深夜的众屋酒吧。山村夜市丰富有趣,让人流连忘返。
特色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凝聚沉淀。篁岭立足当地独有的晒秋文化、特色民俗举办了晒秋文化季、民俗文化等盛事节庆,不仅传承了当地民俗文化,还加强了当地村民凝聚力。
(一)第八届中国篁岭晒秋文化季
2022年8月7日,第八届中国篁岭晒秋文化季开幕,通过庆典的方式加大对晒秋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保护与展示,同时也让游客深度体验地方特色民俗。晒秋节的启幕,预示着篁岭将开启新一年的赏秋模式,进入最佳观赏时期。
开幕式
区别于一般开幕仪式,此次第八届中国篁岭晒秋文化季开幕式活动以“村长开大会”、“扇谷风车”等最有农味儿最地道的传统形式,拉开晒秋文化季帷幕。
村民创意T台SHOW
篁岭特色的乡村主题表演SHOW,热闹又有趣。由晒秋大妈腰鼓队、庄稼汉队、晒娘队、果蔬时装队组成的乡村趣味T台秀,展现别样的丰收和喜悦。
农趣运动会
推独轮车、挑扁担、扇稻谷……各种传统农事,让游客朋友们重温农趣,感受别样运动,体验风趣农俗。
(二)2019年篁岭民俗文化月
2019年12月15日——12月31日期间,是篁岭的民俗文化月,各种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年味集市热闹非凡。
徽州婚俗
婚俗表演取材于古徽州婚嫁迎娶风俗,演出环节中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拜高堂、掀盖头、撒粿籽等,真实再现了古徽州传统婚俗礼仪。
长街宴
一眼望不到头的长街宴席是最热闹的,五湖四海的游客欢聚在一起,桌上小巧精致的晒盘盛着各种原生态的农家菜,大家把酒言欢,感受地道的农家味道。
花样民俗
众屋广场前十多个石臼一字排开,人们热火朝天的打麻糍,场面很是新奇;游客们可体验互动,比速度、赛花样。
年味集会
天街成为了特色展销街,每家每户把自家最有特色的特产拿出来销售。集会期间,游客们还可享受折扣优惠,买到最实惠、最特色的婺源特产。
(三)2022年篁岭民俗文化季
除了民俗文化月,篁岭还举办了民俗文化季。与其相比,民俗文化季周期更长,通常在12月底至次年2月期间举办,活动形式也更丰富多元。
12月22日,一声锣鼓震天响,一段傩舞饯流年,篁岭民俗文化季正式开启,本次活动围绕品民俗年味、享冬日雅事、泡养生温汤、赏限定冬景四大特色主题开展。
品民俗年味
徽州婚俗、祭山神、抬阁、舞龙灯等热热闹闹;杀年猪、天街长桌宴喜气洋洋,周末还有机会在篁岭体验各种传统戏剧演出。
篁岭街头还有互动小表演与传统小游戏,滚铁环、投壶、踩高跷等,梦回童年,沉浸在最简单的快乐中。
享冬日雅事
在祠堂广场、众屋广场、食府广场加入“村民”一起烤火晒太阳聊家常,在古建筑宅院内亲自上手体验晒秋农事,体验一回农事的快乐。
泡养生温汤
篁岭倚山秘境温汤馆坐落在半山腰上,私藏于园林花木间,共有7个功能各异、极具匠心的户外露天园林汤池。
赏限定冬景
秋末初冬,万木开始凋零,篁岭还有最后一抹千年古香枫的风采。因有红枫的点缀而有了别样的风景,不同深浅的红色渲染点缀在篁岭古建中,仿若一团团的火焰而显得生机勃勃。
(四)第六届花朝生活节
篁岭除了秋冬季特有的特色晒秋、民俗文化活动外,春季也有举办过多届花朝节活动,让游客在体验百花美好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当地的文化韵味。
2023年3月8日,恰逢妇女节,婺源篁岭古村内阳光明媚,百花盛开。中国·婺源篁岭第六届花朝生活节也在这天启幕,游人从四海八方奔赴而来,迎接着今年最为盛大的花事。在花神的带领下,游客们一同穿过天街古巷与梯田步道,领略传统徽派建筑之古雅与万亩梯田花海之盛丽。
随着游园队伍的到来,祭花神仪式在1号观景台进行,全程举止有度,落落大方。十二花神与现场女游客一同悬彩祈福,留下美好的祝愿。
在1号观景台的另一侧,微风拂动,花朵摇曳,歌声缓缓流淌。乐队的现场演出在花海的掩映下,闪烁如画。
“十二花神歌舞表演”为这场游园会划上句号,花神们随着音乐而舞动,以清丽的舞蹈缤纷了大地。
(一)保护生态
篁岭景区“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和“生态入股”的发展理念,打破了以往景区一次性买断乡村资源经营权的传统发展模式,创新性采取“公司+农户”形式,由景区与农户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将村庄的水口林、古树等生态资源纳入股本,并将农民的山林、果园、梯田等资源要素进行流转,与农户共同开发农业观光体验项目,从而实现了企业与农户“共同入股、共同保护、共同开发、共同受益”的可持续共建模式。
以“篁岭花海”为例,景区向600余户村民租赁了近千亩梯田,统一规划种植,打造四季花海观光园,村民也由“庄稼户”变为公司的“造景工”,实现了生态入股、红利共享的共建格局。
(二)传承文化
篁岭通过“人下山、屋上山、貌还原”的整体性打造,推动了古村特色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
首先是“人下山”,通过“以屋换屋”的形式,将村庄原住民集体迁往新村统一安置,并对篁岭村古建进行产权收购和修旧如旧,将120栋原址民居改造成精品旅游项目。
其次是“屋上山”,对散落在婺源各地古村落中缺乏保护的20多栋徽派古建筑实施异地搬迁保护、集中开发运营,认养人拥有经营使用权,政府资产权属不变,将之打造成景区民宿古建的“压轴名片”。
最后是“貌还原”,除了建新似旧、修旧如旧,保持原有村落建筑古貌,更通过内涵挖掘、文化灌注、活态演绎等方式凸显古村文化的“原真性”和民俗文化的“原味性”,实现古村落文化、民俗文化及生态文化的完美融合。
(三)百姓增收
得益于景区的市场开发和人气打造,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通过参与农家乐、交通业、旅游商贸服务业等业态经营捆绑融入、创业致富。仅篁岭景区周边的晓容、前段、栗木坑、篁岭新村等村庄,有50余家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农户户均年增收5万元,“旅游脱贫”在这里已经成为现实。
(四)创造了“篁岭模式”
一是通过市场经济杠杆,对村落建筑物采取产权收购、迁出原住民到新村安置。同时,在保持原有村落建筑和古村文化的“原真性”的基础上,对古建筑实施维修,并向高端食宿、会议会所、购物街、山乡休闲、民俗体验等方向发展;
二是在经营上走门票与经营复合的路子,门票定位在中低价位,并通过休闲度假、旅游会展、民俗体验、文化演艺等综合旅游消费取得项目收益,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三是围绕乡村文化元素主线,遵循地域民俗文化特色,挖掘展示当地民俗文化,建设休闲旅游文化产业,最终将篁岭打造成中国最具民俗特色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民俗文化影视村落;
四是采用“公司+农户”形式,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将农民土地进行流转,与农户共同开发观光农业,形成经营产业链条,将农户真正融入产业项目中,实现公司与农户双赢。
● 总 结
篁岭村是空心村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成功转型的典范,创造性推动村庄整体性转让、整村式搬迁、市场化开发、股份制运营,并出台政策支持县内异地古建筑在该村集中收购保护、开发运营。
篁岭村不仅通过内涵挖掘、文化灌注、活态演绎等方式凸显古村文化的“原真性”和民俗文化的“原味性”,实现古村落文化、民俗文化及生态文化的完美融合,还通过“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和“生态入股”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企业与农户“共同入股、共同保护、共同开发、共同受益”的可持续共建模式。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沉浸式景区宣发部,图片来自网络,经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及设计图片,所有转载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我方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